怎样培养孩子合理分配时间的习惯
我儿子上小学四年级,时间观念比较差,经常是忙了半天事情没干多少。请问,怎样培养孩子合理分配时间的习惯?
教孩子不浪费时间,最好的办法是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。比如将每天必须做的事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,当然这个时间表要与孩子商量而定,取得孩子的认同,符合孩子的兴趣和特点,不能一下子对孩子要求过高;还要考虑到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,不仅有学习、劳动、休息,还要有孩子的娱乐和自由活动的时间,这样孩子才可能有积极性去做;制定这个时间表是为了有个约束,更合理地利用时间。所以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,要根据实行的情况以及客观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完善,体现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父母则要对孩子的执行情况以肯定成绩为主,予以及时的评价,提出建设性意见。父母督促孩子一段时间,以后使孩子逐步养成习惯,成为自然。
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对父母也许有用:
教孩子巧妙地利用时间。比如,洗衣服、打扫卫生的同时听外语或听音乐;一边看电视,一边做些室内健身运动;与父母一起做家务事时,聊聊天、谈谈心、共同探讨一些感兴趣的问题,等等。只要开动脑筋,日常生活中会不断学习或总结出许多科学、合理利用时间的办法。茶余饭后的零碎时间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,然而,合理而充分地利用这些零碎时间,背记一些单词、诗文,是很有益的。
时间安排要有张有弛。不要把时间全部都安排在学习上,连星期夭也不准许玩。要有劳有逸,劳逸结合。要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比较多地安排玩耍的时间,以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。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个时间表,在家什么时间起床,什么时间上学,什么时间放学回来,什么时间休息、睡觉,复习功课用多长时间,等等,持之以恒。有了一个时间表,可以使孩子学习、生活有秩序地进行,但要注意及时检查。
要充分利用最佳时间。儿童时期,孩子的大脑发育尚不完善,比起成人来,容易疲劳。他们记忆力好,但不宜进行过长时间的学习。一天最佳的学习时间,是在上午9:30-11:00,下午3:30—5:30,但在中午应让孩子有2个多小时的休息时间。晚上做作业,复习功课,但不宜时间过长。时间过长,会影响孩子入睡。
父母对孩子提出时间上的要求时,还要有意识地学习掌握一些技巧。比如,在孩子没有完成作业但非常想出去玩的时候,他对于书本早巳心不在焉了。这时如果还对孩子说“再写10分钟”或者“做功课做到4点为止”,这只会增加孩子对时间的焦躁不安之感,他会不时地看表而根本没把功课放在心上,就是在写作业也会是心慌意乱,错误百出。所以在这个时候,不妨采用把学习时间改变为学习量的方法,比如“再做一页练习”、“再背一段课文”,这就给孩子一定的读书量,使他把精力转向这个一定的量,于是对时间的注意也就逐渐淡漠了。
——衡阳市少儿馆闵巧摘自《家庭与家教》2006.4第5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