雏雁声声
03
图书馆是通往未来的大门
图书馆意味着自由。自由阅读,自由发表观点,自由交流。它们意味着教育(这个过程并不是毕业离校那天就结束了)、娱乐消遣、创造避风港,还意味着获取信息。
我担心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,人们会误解图书馆及其意义。如果你把图书馆看作摆书的书架,认为它们在当今的世界可能已经过时甚至老掉牙了,因为大部分的图书,虽然不是全部,都已经同时有数字出版物了。但这样想的话根本不得要领。
我认为,图书馆与信息的性质有关。
信息有价值,正确的信息价值连城。在整个人类历史之中,我们都生活在信息闭塞的时代,获得所需的信息总是非常重要,总是具有价值:什么时候种下庄稼,去哪里找什么东西,地图、历史和故事——用一顿饭或者交朋友来交换肯定不会错。信息是珍贵之物,拥有信息或者可以获取信息的人,可以为此收费。
近年来,我们的经济体从信息匮乏变成了信息过剩驱动。谷歌的埃里克·施密特说,现在人类每两天创造出来的数据,就和我们从文明的开端直到2003年产生的数据总量一样多。这大概是每天5艾(exabytes)字节,如果各位需要实际数据的话。
今日的挑战已经不是找到生长在沙漠之中难得一见的植物,而是在茂密的丛林之中找到一棵特定的植物。我们需要的是有人帮忙导航,在众多信息中找出实际需要的东西。
图书馆是人们寻找信息的地方。书籍只是全部信息的冰山一角:它们就在那里,图书馆免费而合法地为你提供书籍。
现在有前所未有众多的儿童从图书馆借书——各种图书:纸质书、电子书,还有有声读物。但图书馆仍然是这样一个场所,比如说,一个人也许没有电脑,没有网络连接,但在这里不必花钱就可以上网——这一点至关重要,特别是你找工作、申请职位或者补贴的方式越来越多地完全转移到了网上。图书管理员可以帮助这样的人探索这个世界。
我认为,图书不会,也不应该全部迁移到屏幕上。在 Kindle 电子书阅读器出现的二十年之前,道格拉斯·亚当斯[3]曾经对我说,实体书就像鲨鱼。鲨鱼很古老:在恐龙出现之前,海里就已经有了鲨鱼。之所以现在还有鲨鱼,是因为在做鲨鱼这件事情上,鲨鱼做得比其他动物都好。实体书很结实,很难破坏,泡澡时不容易沾湿,在阳光下就能看,拿在手里感觉也很好:作为书籍它们表现很好,总会有它们的位置。它们属于图书馆,虽然图书馆也已经成为获取电子书、有声读物、DVD和网络内容的地方。
图书馆是这样一个场所:它是信息资源库,而且为所有市民平等地提供获取信息的机会。这包括健康信息,还有精神健康信息。它是一个社交场所,是一个安全的地方,是花花世界中的一处避难所。它是有图书管理员的地方。我们现在应该想象的是未来的图书馆会是什么样子。
在这个充满了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的世界里,在这个充斥文本信息的世界里,读写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。我们需要读写,我们需要全球居民都能轻松阅读,看懂他们读到的东西,理解其中的细微差别,并且让自己被别人理解。
图书馆真的就是通往未来的大门。很遗憾的是,我们看到全世界范围的地方当局一抓住机会就关闭图书馆,认为这是一种容易采取的省钱方式,但他们没有意识到,这样做其实是在牺牲未来。他们正在关上那扇本应敞开的大门。
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近期的一项研究,英国是“唯一一个这样的国家,在考虑了其他因素,例如性别、社会经济背景和职业类型的情况下,年长者比年轻人在读写和计算能力上都有更高的水平”。
或者换一种说法,我们的下一代和再下一代,认字和计算能力比我们都差。他们不能像我们一样探索世界、理解世界或者解决问题。他们更容易上当受骗,更不容易改变他们身处其中的世界,更难找到工作。所有事情都是这样。作为一个国家,英国会远远落在其他发达国家之后,因为缺少能干的劳动力。虽然政治家总是指责对方政党造成了如此后果,事实真相是,我们需要亲自教导孩子阅读以及享受阅读,而不是仰赖政治家。
我们需要图书馆。我们需要书籍。我们需要有文化的公民。
我不在乎——我相信这也不重要——这些书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,人们是在阅读卷轴还是在滑动液晶屏。内容才是重要的东西。
因为一本书就是它的内容,意识到这一点很重要。
图书是我们与逝者交流的方式。我们从已经不在身边的人那里学习经验,这就是人类发展的方式,让知识逐渐积累,而不是一次再一次从头学起。有些故事比大多数国家都要古老,产生它们的文化已经湮灭,最初孕育它们的建筑已经崩塌,而这些故事仍在流传。
我认为,我们对未来负有责任。我们对儿童,对这些即将长大成人的儿童,对他们将要居住的那个世界负有责任和义务。我们所有人——作为读者,作为作家,作为公民,我们都有义务。我认为我应该试着指出一些这样的义务。
我认为我们有义务以阅读为乐,不管是在公共场所还是在私人空间。如果我们以阅读为乐,如果别人看到我们读书,然后学到了东西,锻炼了想象力,那么我们就向别人显示了阅读是一件好事。
我们有义务去支持图书馆。既要使用图书馆,也要鼓励其他人使用图书馆,并且抗议关闭图书馆的行为。如果你不重视图书馆,那么你也就不重视信息、文化和智慧。封闭了过去的声音,也就损害了未来。
我们有义务高声读书给孩子听。给孩子读他们喜欢的故事,即使有些故事我们自己已经觉得厌烦。试着变换嗓音,让读书变得有趣,就算孩子学会了自己阅读,也别停止为他们朗读。我们有义务利用高声读书的时间作为家庭的纽带,在这段时间里不要去看手机,把世界的纷扰放到一旁。
我们有义务使用语言。强迫自己这样做:找到字词的含义,如何运用,清晰地交流,说出我们想要表达的含义。我们决不能让语言僵化,或者假装它是已死的东西而只能尊崇,我们应该把语言作为活生生的东西来使用,它会流动,会借词,也能允许意义和发音随时间而变化。
我们这些作家——尤其是为儿童写作的作家,不过也包括所有作家——对我们的读者也有义务:我们有义务书写真实的东西,在创造不存在的人物在不存在的地点发生的故事的时候,这一点特别重要——要知道所谓的真实并不在于实际发生的事情,而在于所发生的事情使我们意识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。
归根结底,小说是讲真话的谎言。我们有义务不让读者觉得无聊,而是让他们忍不住一页页翻下去。毕竟,对付不愿意阅读的人,最好的办法就是一个一看就停不下的故事。
我们必须对读者讲真话,给他们武器,给他们铠甲,传递我们在这颗绿色星球短暂停留期间所学到的智慧;我们有义务不说教,不唠叨,不要把有偏见的道德观念硬塞到读者的嗓子眼里,就像大鸟把事先嚼碎的虫子喂给小鸟那样;我们也有义务——不管在任何情况下——永远不给孩子们写连我们自己都不想读的东西。
我们有义务理解和承认,作为为儿童写作的作家,我们所做的工作十分重要,因为如果我们搞砸了,写的都是无聊的书,会让孩子远离阅读和图书,我们就减少了自己未来的可能性,也毁了孩子的未来。
04
白日梦改变世界
我们所有人——不管成人还是儿童,不管作家还是读者,都有义务做白日梦。我们有义务去想象。假装没人能改变任何事情很容易,因为我们所在的社会体量巨大,个人几乎什么都不是:就像是一面墙上的一个原子,一片稻田里的一粒米。但事实是,个人一次又一次改变世界,个人造就未来,而他们成功的方法就是想象事情可以有所不同。
看看你周围:我说的一点不差。请先停下一分钟。看看我们所在的这间屋子。我要指出的事情过于明显,大家通常都视而不见。就是这一点:你能看见的所有东西,包括墙壁,在某个时间点,曾经都是想象出来的。有人觉得坐在椅子上会比坐在地上舒服,于是想象出了椅子。有人想象出了这样一种方式,让我现在可以在伦敦给大家演讲,而大家都不会被雨淋湿。这间屋子和里面的所有东西,还有这座建筑、这个城市里其他所有的东西,之所以能够存在,都是因为有人一次又一次地想象出各种东西。他们白日做梦,他们思考琢磨,他们做出不怎么好用的东西,他们向嘲笑他们的人讲述还不存在的东西。
然后,他们最终获得了成功。政治运动、个人运动,所有运动的开端都是有人想象出了另一种生存方式。
我们有义务让事情变得更加美好,而不是留下一个比我们发现的还丑陋的世界。这义务是不要把海洋掏空,不要把我们的问题留给下一代。我们有义务收拾干净自己的烂摊子,不要给孩子留下一个因为目光短浅而弄得乱七八糟、不讲公平、陷入瘫痪的世界。
我们有义务告诉政客我们想要的东西,不管任何党派的政客,如果他们不理解阅读在创造合格公民方面的价值,如果他们不想保存和保护知识,不想鼓励大家识字读书,我们都要投票反对。这不是政党政治的问题。这是普遍人性的问题。
曾经有人问阿尔伯特·爱因斯坦,怎样让孩子更聪明。他的回答简单而充满智慧。
“如果你想让孩子变聪明,”
“给他们读点童话故事。如果你想让他们更聪明,就再多读点童话故事。”
他理解阅读和想象的价值。希望我们可以给孩子这样一个世界:他们可以阅读,也有人为他们阅读;他们可以想象,也可以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