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慧父母

幼儿社交能力培养计划

  • 发布时间:2019-03-05
  • |
  • 作者:暂无
  • |
  • 阅读次数:

幼儿社交能力培养计划

幼儿人际交往发展历程

出生1-6个月
    交往表现:单纯社会反应
    通过哭、笑、肢体动作、表情等对外界做出反应。两周的新生儿就能区别出母亲和别人的心跳不同;三个月左右就能发出声音,露出婴儿式的“迷人微笑”,激发他人的好感。
    妈妈须知
    亲子关系是宝宝发展人际的起点,亲密的亲子关系可以稳定宝宝的情绪,让他感到安全。
    妈妈做法
    用温柔的语言和宝宝说话:“宝宝看到妈妈了吗?”“宝宝笑一笑”……照料宝宝时,不失时机地与宝宝谈话:“宝宝吃奶了”、“宝宝乖”、“我们现在开始洗脸了”……增进母子间的交流。
    朝宝宝微笑,让宝宝露出浅浅的微笑来呼应你;朝宝宝做眨眼睛之类的动作,让宝宝模仿。

出生7-24个月
    交往表现:建立依恋关系
    6个月的宝宝明显认生了,会用哭闹来迫使母亲等被依恋对象回来。这时,爬行使宝宝有了主动与人交往的能力,2岁的婴儿已经愿意去邻居家,并且愿意亲近陌生人,不再像6个月时对陌生人充满了恐惧。
    妈妈须知
    语言是人际交流最有效的工具。如果妈妈一直以体态语言为主与宝宝交流,就可能影响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。
    妈妈做法
    经常用较慢的语速、抑扬顿挫的音调、富有节律的语句与宝宝说话,同时引导宝宝自己用语言表达他的想法。

2岁—3岁
    交往表现:发展伙伴关系
    2岁宝宝能够自由地走或跑,大大扩展了活动空间。他们开始有了自释意识并产生“独立性的需求”,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,但经常各说各的话,常用身体动作或行为表示自己的意图。此时是宝宝发展的“第一个反抗期”,妈妈们感到宝宝难带了,不听话了。
    妈妈须知
    两三岁宝宝的交往能力好坏不能预测他长大后的社交能力。但宝宝有好的交往能力,在适应新环境上会较少遇到困难,也相应减少心理问题。
    妈妈做法
    鼓励宝宝主动与他人交往,特别是与同龄宝宝交往。教宝宝一些交往技巧:走到其他小朋友的身边,带上有趣的玩具,吸引别人的注意;主动说好话,叫对方的名字,展开自己的手臂,或者做与其他小朋友一样的动作等友好举动。

3岁—4岁
    交往表现:合作分享
    3岁宝宝对父母的依赖逐渐减少。他能在与别的孩子游戏中意识到,并不是所有人的法都和自己一样,每个伙伴都有独特的性格,同时发现自己一些让人喜欢的特征。他会逐渐停止竞争,并学会相互合作,轮流玩耍或交换分享玩具。
    妈妈须知
    父母需要为宝宝做出如何和平解决争端的榜样,如果你脾气急躁,应避免孩子在场时发火,否则,当宝宝感到受压制时,就会模仿你的行为,将他的气愤或挫折感转化成打斗。

    妈妈做法
    鼓励宝宝利用语言而不是暴力来处理玩耍时出现的问题、在两个孩子分享一个玩具时,可以提醒他们轮流玩耍,或寻找另一个玩具和活动。当宝宝与其他孩子发生打斗时,尝试弄明白他为什么这样恼火,让宝宝知道你理解并接受他的感受,但让他明白打斗不是表达这些感受的好办法,帮助他从其他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,然后建议他以更加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。

4岁一5岁
    交往表现:取悦小伙伴
    4岁的宝宝会有一个“最好”的朋友,而且,朋友已不仅仅是游戏伙伴,还会对他的思维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,他非常渴望与朋友保持一致。此时的宝宝开始学习挑战权威并测试自立能力,例如,他会要求一些你从来不允许的事,如要某些玩具、食物、衣服或要求观看某些电视节目等。
    妈妈须知
    如果宝宝偶尔做错什么,不要说他是坏孩子,要清楚地告诉他哪里做错了,明确地将人与行为分开。如果他再次犯错,你的反应越情绪化,就会越鼓励他继续这种不良的行为。冷处理和“超时”处理是最有效的惩罚方法。
    妈妈做法
    提供机会让宝宝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。社区、公园、操场、学龄前活动计划都可以为宝宝提供极好的机会。一旦宝宝找到他喜欢的小伙伴,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鼓励他们交往,如邀请他的朋友到家里做客、一起郊游等。当宝宝与别的孩子和平相处并帮助别人时,告诉他你为他感到自豪。

——衡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闵巧摘自《幼儿教育导读》2006年1期